理论园地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连载 第十四讲)
2016-11-23

孟令涛

 

第十四讲  南方红军游击队暨红军挺进师

中央红军长征开走8万6千人,留下近2万人。其中,战斗序列1万6千余人,余皆党政机关和伤病员。新成立的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潭秋为组织部长,瞿秋白为宣传部长,賀昌任政治部主任,龚楚任参谋长(后叛变);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陈毅为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作为红军重要将领,陈毅因病重被留下来。战斗部队由红24师、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担任。主要任务扰乱或迟缓敌人对苏区的进攻,保护党政机关和大量的伤病员,并掩护中央红军长征。同时,也准备将来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攻,恢复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另外一部分由粟裕等带领在浙西南与国民党军周旋,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到1935年春,留守红军一度受临时中央影响,以弱小的力量与强大的敌军进行阵地战,主力红军撤走之前剩下的宁都、长汀、瑞金、归化、于都、会昌及一些重要集镇尽丧敌手,红军和游击队损失巨大。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中央分局不得不改变斗争策略,开展游击战。恰逢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毛泽东又被推上了党和红军领导岗位。新的中央于1935年2月5日给项英和中央分局发来“万分火急”电报,指示他们“立即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占领山地,灵活机动,伏击袭击,出奇制胜”与敌斗争。还指示“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英为主席”等。接到中央的电报,项英和陈毅都觉得电报的口气变了,不像以前那么生硬,张口闭口就是“阵地战”、“正规战”之类。岂知,遵义会议已经推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新的领导集体。从电报内容分析,陈毅感觉毛泽东又走上了红军领导岗位,心中窃喜:红军有救了。项英立即召集中央分局会议传达讨论,并同陈毅一起研究精简机关部队,改变斗争方法。陈毅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只有突围,冲杀出去,才有希望”。几经讨论,陈毅的意见终被采纳,中央分局只保留项英、陈毅、贺昌3人集体领导,其他领导干部立即分散转移去各地领导斗争。于是,兵分9路向外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各路都遭到很大损失,贺昌、阮啸仙、何叔衡、毛泽覃等相继壮烈牺牲,瞿秋白、刘伯坚等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1935年底,陈毅建议到赣粵边中心区油山建立游击根据地,与赣粵边特委书记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等会合,聚集了300多人,以油山为中心。早在1928年井冈山会师前, 陈毅就在这里战斗过。提起陈毅,当地的群众都耳熟能详,佩服得很。项英在陈毅力陈下,拧着眉头,背着手,走来走去。终于停下来,把手握成拳头,下定决心说:“老陈,行。看来,现在只有到油山了”。于是,他们将赣粵边地区分为5块游击区,将红军和游击队分4个大队和若干小队,分散开展游击战争。与此同时,闽北地区、浙西南地区、闽东地区、闽粵边地区、皖浙赣地区、浙南地区、湘鄂赣地区、湘赣地区、鄂豫皖地区、琼崖地区等都紧密依靠群众,开展了不屈不饶英勇顽强的游击战争。以上15块游击区,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8个省160个县,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这些,也就是后来的华南游击队、红军挺进师及新四军的前身。三年艰难困苦的南方游击战就由此开始。

项英、陈毅带领部分红军初到油山时,还可以在一些偏僻地方找到小房子住。后来,敌人搜山,把这些小房子都烧了,让红军游击队没有栖身之所。项英、陈毅和游击队只好风餐露宿。有一次,敌人烧山搜山,陈毅藏身一个山洞。洞外,敌兵脚穿的皮鞋都看得清清楚楚。陈毅思忖,真的在劫难逃了。于是就写下了绝命詩:“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其革命风貌和人生观力透纸背。赣粵边的春天几乎天天下雨,游击队员们穿得很单薄,晚上经常被雨、露打醒冻醒。靠在大树下撑起雨伞过夜毕竟不是回事,日子久了,身体肯定吃不消。项英、陈毅带领大家搭棚子住。竹子棚、衫树皮棚、布棚等相继隐蔽于山林中。搭棚子难免有声响,也会留下废弃物,容易被敌人发现,造成危险。于是每人发一块蓝布,布的四角缝上一个襻,往四周树枝一挂,便可以遮露挡雨。搬家时,布棚解下,地上浇一勺水,清除住过的痕迹,再找新的安全地方过宿。有时,遇到山洞,既安全,又暖和,可以美美睡上一觉。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项英、陈毅始终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亲密无间。项英、陈毅的深情厚谊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浇铸而成。

红军游击队不仅要与强大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还要与内部的动摇分子作不懈的斗争。原任中央军区参谋长的龚楚,1935年春带红军24师71团在粵北叛变了革命,敌人封他为“剿共游击司令”,成为红军第一叛将。他利用曾经的特殊身份,诱捕项英陈毅未果,与6又将他的卫队伪装成红军游击队,在北山天井洞召集会议,欺骗、引诱了许多游击队干部集中开会,然后将他们残酷地杀害。另有指挥机关后方主任何长林、原赣粵边省委书记陈洪、皖浙赣边区特委负责人王弼等也先后叛变。他们非常熟悉红军游击队的活动规律及战术,对游击队造成极大威胁和危险。当时在南方游击区坚持斗争的指挥员时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为了鼓舞斗志,项英、陈毅以很大的注意力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进行理想信念、革命前途和革命气节的教育。1936年双十二事变后,蒋介石虽然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要建立共同抗日的关系。但是,他却实行“北和南剿”的方针,加强对南方游击区的进剿,使南方游击队仍然处于艰难困苦之中。西安事变过去很长时间,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以意在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项英、陈毅审时度势,迅速召开了赣粵边特委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联合抗日的方针。7月下旬,中共赣粵边特委通过同情者得到一些香港出版的进步书籍,希望从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找到中共中央的消息。果然,他们从一本叫《新知识》的杂志找到一篇介绍中国各党派的文章,其中引用了1937年五月上旬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如获珍宝,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这就等于接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为了使赣粵边游击队各级组织了解党中央的指示精神,项英、陈毅立即派人赴各地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中共赣粵边特委的贯彻意见,将赣粵边红军游击队改名赣南人民抗日义勇军。11月上旬,项英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写出了长达6万字的《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自此,由长征时留守南方的红军组成的南方游击队又编入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1937年12月下旬,项英达到武汉,和已经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的叶挺一起组建新四军,并任副军长。赣粵边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任支队长。从此,流着红军血统的新四军又跃马扬鞭驰骋大江南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华中敌后抗击日寇的主力军。

南方游击队,后来的新四军,辉煌与苦难身影相随。改编为新四军后,又发生了皖南事变。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有个历史细节不得不说,那就是蒋介石对南方游击队及后来的新四军仍然是“北和南剿”。蒋介石清楚,皖南的新四军就像池塘里的龙,无用武之地,出去就活了。龙入大海,必然威震四方。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指示:“在茅山地区大体建立(抗日根据地)起来以后,应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带,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蒋介石非常惧怕新四军过江北上与八路军汇合。于是,顾祝同等国民党军顽固派于1941年1月7日在皖南茂林地区围剿准备北上抗日的9000新四军,万污蔑说,“新四军是叛军”,同时取消新四军番号。我新四军2000余人突围,2000余人战死,1000余人失散、失踪,4000余人被俘。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枪杀,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带领部队突围,在青弋江中弹落水,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在危难之时,新四军又出现叛徒,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杀害项英的凶手)三个团级干部叛变,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破坏。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军各支队抽调一批干部和侦查员于1938年4月下旬组成抗日先遣队由粟裕率领赴苏南实施战略侦察,第一支司令员陈毅6月下旬推进苏南茅山地敌后;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7月进入江宁、当涂、溧水地区;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经宣城、芜湖到铜陵、繁昌地区。倘若没有这样的举措,他们都会遇上皖南事变,生死未卜。另外,还有一支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1935年2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的红军挺进师,全师仅500多人,是土地革命后期南方3年游击战争的主力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在南方的各苏区红军和党政机关人员孤悬敌后,基本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同几十倍的敌人进行九死一生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牵制敌人,支持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南方游击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项英、陈毅领导的隶属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的大部分留守人员和伤病员组成的;另一部分就是粟裕、刘英领导的红军挺进师。由于当时环境恶劣,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完全是独立作战,而且都无数次经历了生生死死的考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令人佩服,更令人唏嘘。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留在赣东北的红军第十军团立即陷入困境。1934年12月10日,红军第十军团开赴黄山,与红十九师回合。国民党军调集5个师、两个旅、四个保安团合围黄山汤口地区。红十九师在黄山谭家桥伏击战中失利,师长寻淮洲牺牲,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右手腕负伤。14日,红军第十军团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追堵下,转战于皖浙赣边区,损失严重。1935年1月12日,红十军团在江西德兴县遭敌袭击,队伍被截成两段,先头部队500余人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突破敌封锁线,撤至横峰县篁村,与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会合。主力部队约2000多人被7倍于己的敌军合围于怀玉山不,血战7天后,终因弹尽粮绝,大部分红军战士壮烈牺牲。1935年2月初,中共闽浙赣省委根据中央分局转来的中共中央1月15日批示电,决定以红十军团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其基本任务是:到浙江长期行动,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扩大党和苏维埃的政治影响,创立新的根据地,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政权,直到分配土。挺进师约400人,确定以栖霞岭为中心建立游击根据地。2月27日,挺进师南进时,全师指战员发展到538人,长枪445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部队翻山越岭,穿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地达到闽赣边境。3月1日清晨,在铅山县遭到敌人伏击,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毁,从此与党中央、闽浙赣省委失去联系,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挺进师光辉的战斗历程令人钦佩。一,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继续挺进浙西南。1935年上旬,挺进师在车盆坑进行了半个月的政治、军事训练。白天下操上课打野外,晚上进行政治讨论交流群众工作经验,以提高部队作战能力和政治工作水平,使每个战士既能打仗又能做群众工作。挺进师在蒲城县与先遣队北上时留下的原红55团第二营第四、六连会合,将该部合编一个营,150余人,长枪82支,机关枪2挺,编入挺进师,全师人数又恢复到500人,支队扩编为3个纵队,由刘英、粟裕等9人组成挺进师政治委员会,领导挺进师活动区域的党政军事务。二,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主力(二、三纵队)到达龙泉安仁口附近,打下坑口俘虏敌30余人。当地“青帮”头领提出要求参加红军。由于“青帮”的参与,挺进师有了初步的依托,这一带成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创建游击根据地的基本地区。三,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底,刘英、粟裕、叶飞在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同时相应成立了闽浙边省军区,粟裕任司令员,省委书记刘英兼政委,叶飞任宣传部部长兼少共省委书记。他们在鼎泰区建立了根据地。红军挺进师70多人,地方游击队70多人,其他区游击队10多人,在根据地协同作战,攻打泰顺县国民党武装。1936年3月,临时省委在泰顺县成立中共浙南特委,扩大挺进师在浙南的活动范围。3月底,粟裕带领挺进师重返浙西南,恢复根据地。在3年的游击战中,挺进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挺进师第五纵队十三支队政委邱少金被捕牺牲;红军伤病员及地方干部158人被捕,26人被杀害;中共松陽竹溪区委书记被捕牺牲;浙西南区游击总队副总指挥卢子敬被捕就义;浙西南军分区 参谋长李永正被捕就义。在泰顺县,除了大批红军战士牺牲外,还有456名党的干部和群众为保卫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献身。挺进师撤离泰顺时,将30名重伤员托付给当地党组织,利用复杂地形,以几个山洞为居所,建立了“红军医院”,同敌人,同饥饿,同伤痛作顽强斗争。最后,大部分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战斗岗位。在这3年游击战中,粟裕身经百战,头部残留了3块弹片,手臂两次负伤。有的弹片直到解放后才取出来。 历史真会开玩笑,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已答应国共联合抗日,身处浙西南的粟裕红军挺进师还在苦苦地进行反“围剿斗争”,干部、战士时时遭遇流血牺牲,似乎身处历史之外。直到1937年初,才得知中共中央“团结抗日” 的主张。于是,挺进师在进行反“围剿” 同时,又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治上与浙江国民党当局 开展一系列斗争。1937年3月25日,中共闽浙边省委和省军区给国民党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绥靖公署发了《快邮代电》,呼吁国民党当局刘建绪等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由于对方提出的条件太苛刻,蒋介石又下“停抚进剿”手令,谈判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七·七”卢沟桥事变第3天,国民党当局派代表与我方在温州谈判,商定红军在平阳山门集中,限期为10月1日。9要中旬,刘英派挺进师干部张文碧带领20多人,扛着红旗到泰顺传达谈判的消息。经过一番曲折,坚持在泰顺及边区的60多名干部和红军伤病员按时赶到山门集中。不久,刘英又派张文碧到浙西南寻找挺进师的师长粟裕及其部队,集中了近80名战士赶到山门。10月,已集中的红军战士三四百人。部队番号按和谈协议,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队长,刘英任政委,准备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3月18日,粟裕带领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500余人从平阳出发,到达皖南与岩寺集中,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从此,结束了3年 独立的游击战争。粟裕,湖南会同人,1926年入团,1927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政委、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以后,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地区和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和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陈毅、粟裕都是在皖南事变前带领部队到苏南开辟敌后根据地,才没有遇上皖南事变,为抗日和解放战争留下了将才和帅才,也成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栋梁之才。  

     

讲座者言:

红军留在南方的指战员,不管是项英、陈毅领导的红军华南游击队,还是粟裕领导的红军挺进师,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弱小的力量吸引几十万国民党军,成功地掩护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同时也保存了一批革命的骨干3力量。令人十分痛惜的是,牺牲了多位党的领袖级人物,如项英、瞿秋白、何叔衡等。令人欣慰的是南方8省游击队汇合为驰骋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在苏皖各地,在大江南北,在京沪、京芜铁路沿线,连续对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80次,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战胜利后,又与八路军汇合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全中国。解放后,从南方游击队中涌现出共和国元帅陈毅,大将粟裕等多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都是党和革命的宝贵财富,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永远鼓舞后来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站内导航
友情链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安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淮安市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05001951号
网站访问量: